——记我见过的王成原型蒋庆泉
在历史的长河中,英雄的故事如璀璨星辰,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而当我有幸在建党95周年大会上,与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的原型之一蒋庆泉英雄相见,并与他合影留念,还获得他为我签字的爱心大使证书时,那一刻的激动与震撼,至今仍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随着八一建军节的到来,那段珍贵的回忆再次涌上心头,让我忍不住想要将我所认识的蒋庆泉,这位真正的英雄分享给更多的人。
初见蒋庆泉老人,他虽未显老态龙钟,却身形清瘦,个头颇高。他的眼神中透露出的坚毅与果敢,仿佛能瞬间将人带回那战火纷飞的岁月。他的面容上镌刻着岁月的痕迹,每一道皱纹都像是一段传奇的故事,诉说着曾经的浴血奋战与无畏牺牲。当他缓缓走来,身上散发的那种历经沧桑却依旧挺拔的军人气质,让我不禁肃然起敬。
在与蒋庆泉老人短暂的交流中,他向我讲述了那段尘封已久的往事。1953年4月,在第三次攻打石岘洞北山战役中,他所在的连队遭遇了敌人的猛烈攻击,战斗异常惨烈。连长、排长、班长相继阵亡,165人的加强连最后只剩下十几人。面对如此绝境,蒋庆泉没有丝毫退缩,他紧紧握着步话机,对着战友们大喊:“向我的碉堡顶开炮!”那一刻,他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心中只有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以及完成战斗任务的坚定信念。这与电影中王成那一句震撼人心的“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如出一辙,展现出了一名战士最崇高的精神境界。
然而,战争的残酷往往超出人们的想象。蒋庆泉在战斗中因敌军瓦斯毒气弹袭击而昏迷,不幸被俘。但即使身处敌人的牢笼,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和底线,拒绝透露任何有关志愿军的情报。这种宁死不屈的精神,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革命军人的铮铮铁骨。
战后,蒋庆泉老人因曾有被俘经历,默默承受了许多误解和委屈,将自己的英雄壮举深埋心底,在老家务农长达半个多世纪。但他从未抱怨,也从未放弃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直到2008年,在战友的帮助下,他的事迹才逐渐被世人知晓。那一刻,我为老人感到欣慰,同时也对他的无私与坚韧充满了敬佩。
我与他有三张合影,可惜两张好片存进了U盘,眼下遍寻不着。不过我倒也不心急,想着优盘里的东西向来稳妥,指不定哪天翻出来,那些尘封的回忆便会如潮水般汹涌而至。待日后寻到,定要与你细细分享合影时的点滴,比如老人那句令我心头一震的话:“我可不是只打死一个美国鬼子,我打死好几个呢!” 还有他提及在美国时,话语未竟,似是有着诸多难言之隐。
当蒋庆泉老人为我的爱心大使证书签字时,他的手虽然有些颤抖,但字迹却刚劲有力。那一笔一划,仿佛都蕴含着他对我的期望,对传承英雄精神的殷切嘱托。我深知,这份证书承载的不仅仅是一个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要将蒋庆泉老人的英雄事迹和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让大家铭记那段历史,铭记这些为了国家和人民不惜牺牲一切的英雄们。
八一建军节,是属于军人的节日,是对他们保家卫国、无私奉献的崇高敬意的表达。蒋庆泉老人,这位真实的“王成”,用他的一生诠释了军人的使命与担当。他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每当我看到与蒋庆泉老人的合影,都会想起他的故事,想起他眼中那份永不熄灭的光芒。他的精神将激励着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挑战,都要勇往直前,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英雄不朽,精神长存。蒋庆泉老人的故事,将永远在我心中闪耀,也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这个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让我们向蒋庆泉老人,向所有为了国家和人民英勇奋战的军人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雷 靂:润物暖心、丽语诗行、品虹等,中国朗诵联盟专员,辽宁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联盟会员。酷爱文学,喜欢写作,退休前也曾有几篇诗歌散文在报刊杂志发表。1993年本专业论文获中国电子行业优秀论文奖(高级职称)2013年《关于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工作》论文获网络征文优秀个人奖,退休后拣起写作,迷上诵读。有上千篇诗文在各大平台发表诵读也多次获朗诵平台优秀奖三等奖等。徜徉文字之美照亮心灵,畅享声音之魅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