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升旗的晨光里,读祖国的答案 作者:雷靂

雷靂
2025-09-23
来源:作家联盟

寒露112111_副本_副本.jpg


当东方的墨蓝还浸着星子的余温,长安街的旗杆已刺破晨雾,像一柄擎起黎明的钢枪。风从渤海湾吹来,裹着塞北的霜、江南的露,掠过等候的人群——有人把崭新的国旗按在胸口,指腹摩挲着五星的轮廓;有人让孩子骑在肩头,小手举着迷你国旗晃出细碎的光;还有航天人穿着深蓝色制服站在队列里,胸前的徽章映着晨光,与远处的旗杆遥遥相望。千万道目光拧成一束,都朝着那抹即将在破晓里舒展的红。

当第一缕朝阳跃出地平线时,国歌的旋律轰然响彻广场。红绸初展的刹那,仿佛整个民族的时空都在此刻折叠:五星的光里,叠着虎门销烟的烈火、长征路上的雪,叠着大庆油田的钻机轰鸣、深圳蛇口的开山炮响;更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倒计时声,叠着“神舟”穿云时的烈焰、“嫦娥”探月时的银辉,叠着“天宫”空间站在太空划出的金色轨迹——那轨迹与国旗的红交织,成了最动人的山河图景。老人抬手拭泪,掌心还留着当年修水库时磨的茧;青年挺直脊梁,眼里闪着和“北斗”团队一样的执着;孩童跟着节奏挥舞小旗,奶声奶气的“前进”里,藏着对星辰大海的懵懂向往。我忽然看清,这面升起的国旗,从来不是简单的色彩——是祖辈用血肉筑牢的地基,是父辈用汗水架起的苍穹,是亿万中国人攥在手里、要让山河更壮阔、让星辰可触及的力量。

当国旗抵达杆顶,晨光已铺满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也漫过了文昌航天发射场的发射塔架、喀什深空站的天线阵。风卷红旗猎猎,像在对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作答:它回答为什么黄河长江总能奔涌向前,为什么戈壁荒漠能种出希望,为什么我们能从“两弹一星”的筚路蓝缕,走到“探月探火”的步履铿锵;它回答“家国”二字不是抽象的符号,是塞罕坝上三代人种下的林海,是抗疫前线逆行的背影,是航天人在控制台前熬红的双眼,是每个普通人在岗位上把“平凡”活成“不凡”的坚守。

此刻,广场上的寂静与澎湃交织,晨光里的旗杆愈发挺拔。航天人抬手向国旗敬礼,徽章上的“中国航天”与国旗的五星同辉——原来祖国的答案,早写在每一次升旗的晨光里,也写在每一次向太空出发的征途上:是千万人同频的心跳,是文明赓续的滚烫血脉,是我们站在先辈的肩膀上,左手攥着大地的厚重,右手托着太空的辽阔,朝着更遥远的未来,坚定举起的信仰与担当。


雷 靂:润物暖心、丽语诗行、品虹等,朗诵联盟专员,辽宁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作家联盟会员。酷爱文学,喜欢写作,退休前也曾有几篇诗歌散文在报刊杂志发表。1993年本专业论文获中国电子行业优秀论文奖(高级职称)2013年《关于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工作》论文获网络征文优秀个人奖,退休后拣起写作,迷上诵读。有上千篇诗文在各大平台发表诵读也多次获朗诵平台优秀奖三等奖等。徜徉文字之美照亮心灵,畅享声音之魅绽放精彩。

阅读379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