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无言,归心向潮 作者:墨玉

墨玉
2025-11-16
来源:作家联盟

fCfCXXUeJ.png


东海的风,吹过千年未改航向;海峡的浪,奔涌万里不离归途。秋意渐浓时,海的那边传来几声不合时宜的鸦噪,妄图割裂这片蔚蓝。殊不知,台湾海峡的浪涌从来藏着定数,这道海峡从不是割裂的天堑,而是华夏大地伸向东海的臂膀;台湾从不是孤立的孤岛,而是与大陆筋骨相连的一脉青山。骨子里的血脉亲情,早已焊成铁板一块,任谁也拆不散、割不断。

这片海的记忆深过马里亚纳海沟,绝非几句妄言便能篡改。从《禹贡》记载的扬州之域,到隋唐官船驶向流求的帆影;从闽南歌谣里“咱的祖厝”的悠长调子,到郑成功舰船犁开荷兰人炮火的黎明,历史早已把“台湾是中国的”镌刻进海床的礁石之中。有人明知史实却刻意罔顾,对着《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的白纸黑字视而不见,执意供奉侵略者亡灵,蓄意曲解国际公义。说白了,这不过是历史园囿中未被清扫的枯枝败叶,风一吹便露怯态,雨一淋即化腐朽。

想当年,先辈们“不惜千金买宝刀”,以热血守护这片土地不被割裂;到如今,我们早已将悲壮淬炼成静水流深的从容。山东舰划过深蓝,浪痕不是界线而是笔墨,在沧海之上书写“主权无商量”的坚定;歼-20掠过天际,云迹不是威胁而是标点,为和平发展的篇章标注“家园必守护”的底线。不必终日张扬锋刃,但长箭在握、被甲枕戈,深蓝之上的巡航从不含糊。这份底气恰似老中医的脉象,看似平稳,实则力道千钧,让玉山的积雪知晓自己终究要融入黄河,让牡丹峰的晨雾明白自己终将汇入长江。

别以为些许政治投机便能搅乱人心,乡愁早已将海峡两岸的时空拧成不可分割的绳结。台积电的芯片里藏着龙山文化的密码,槟榔摊前的闽南语唱着《诗经》的古老韵脚,海峡论坛的灯光一亮,照见的尽是同源同脉的文化基因。就像武夷山的茶树在阿里山扎下深根,长出的叶片仍带着武夷岩茶的醇厚芬芳;就像中秋的月光,既能照亮故宫的琉璃瓦,也能洒遍赤崁楼的砖墙。千百年来,始终是同一轮清辉,从无彼此之分。这种深植文明根脉的凝聚力,比任何军事同盟都坚固,比所有政治空话都有力。

那些逆潮而动者,怕是忘了历史的潮水从来只向一个方向奔涌。想凭几句狂言阻挡统一大势?不过是蜉蝣撼树,自不量力;想割裂血脉、阻挠归途?终究是历史长河中溅起的一朵浪花,转瞬便被浪头拍碎。要知道,今日之中国早已不是当年任人拿捏的弱国,长箭在弦、铁甲列阵,从非为寻衅滋事,只为守护家园,任何敢动台湾一根手指头的势力,到头来只会自讨苦吃,落得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下场。

海峡无言,却早已把归途写进千年潮声;山海做证,所有漂泊的终将回家,所有分裂的终将团圆。当最后一缕隔阂的雾霭被晨光吹散,人们终将看清:那些人为的阻隔不过是过眼云烟,文明母体的引力无人能挡,统一的大潮无人可逆。所有逆历史潮流的石子,最终都会被归心的巨浪磨成铺就归途的沙砾,而海峡的月光,终将照亮完整的华夏版图,一如它千百年来始终照耀着同一个中国。

风从东海来,携着归航的讯息;潮向大陆去,载着团圆的期许。这,便是历史的必然,是民心的所向,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撼动的浩荡归途。


墨 玉:作家联盟高级会员,朗诵联盟艺术指导,朗诵联盟区域总监。她的热爱,从墨香四溢的纸张文学,到玉语金声的有声文学。参与编写或主创同声每日一诗有声读物,炼达而含蓄,热衷于幕后做嫁衣。擅长各种文体写作,文字或犀利通透,或温婉清丽。

在独属于自己的夜晚,只想与你一起洗尽人间喧嚣,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期待共同成长,遇见美好的自己!

阅读387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