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最后一天,当节日的欢欣在空气中悄然酝酿,我们驻足凝神,为一个不应被遗忘的名字——烈士纪念日。
这一天,我们回望的不仅是历史,更是一段用信仰照亮长夜的征程;我们缅怀的不只是姓名,更是那群永远留在破晓前一刻的人。
他们曾说:“你们活在我们的记忆里,我们奋斗在你们为之奋斗的事业中。”
七十多年前,重庆渣滓洞、白公馆的牢狱中,关着一群心怀星火的人。29岁的江竹筠,面对钉入指尖的竹签,她说:“共产党人的意志是钢铁。”未满25岁的陈然,在狱中写下“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仍悄悄传递着希望的讯息。富家子弟刘国志,以一句“我选择信仰”,放弃了生,选择了义。
他们素未谋面,却因同一个信念而灵魂相依;他们本可拥有灿烂人生,却为千万人的明天,选择走进黑暗。
他们也曾热烈地期盼生。在狱中,他们用草纸和烟盒拼出一面粗糙的五星红旗,藏在地板下,相约在解放那天高举它冲出牢门。他们谈论着即将到来的新中国,想象着真正的红旗飘扬的模样。
然而,黎明将至,枪声响起。杨虎城将军被秘密杀害,“小萝卜头”宋振中在狱中度过短暂一生,至死未见高墙外的天空。还有那些正值芳华的姑娘,穿上珍藏的旗袍,梳好头发,从容走向刑场——那时,距离重庆解放,仅剩三天。
他们倒在黎明之前,而黎明,正是由他们的身躯托起。
我们今天抱怨的寻常,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明天;我们每日仰望的国旗,是他们至死渴望一见的信仰。他们不是教科书里冰冷的名字,而是有血有肉的人——是革命者,是学生,是父母的孩子,是以生命为火种、点亮山河的平凡英雄。
今日之中国,是否如你们所愿?这盛世里的每一次奋进,都是对英灵最深沉的回响。
9月30日,让我们记住这个日子。记住那些在至暗时刻仍然相信光、追逐光、最终成为光的人。让我们借他们的眼睛,看这烟火寻常、山河锦绣;让我们以各自的方式延续他们的精神——无论在何种岗位,秉持何种职责,坚守初心,不负时代,便是对他们最好的告慰。
这盛世,终如你们所愿。而你们的名字,已刻进我们脚下的土地,也烙在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里,永世不忘。
墨 玉:朗诵联盟艺术指导、区域总监,深耕语言艺术推广与人才培养。现任三门峡市同声语言艺术中心副校长,专注成人语言艺术教育。兼任三门峡市朗诵协会秘书长,积极投身协会事务,参与组织各类朗诵活动,推动地方朗诵文化繁荣。作为中国作家联盟会员,以笔为媒,创作中彰显文化底蕴与思想锋芒;以声为介,用朗诵传递艺术温度,诠释对语言艺术的执着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