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亲情故事之笔墨丹青 作者:王晓慧

王晓慧
2023-05-23
来源:作家联盟

微信图片_20230523231237_副本.jpg


我的老叔王文若,性格内向,寡言少语,像爷爷一样很有道德修养。他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初中没毕业就“辍耕之垄上”,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直到我二哥在纸箱厂当了厂长,才根据需要招他进厂干了几年商品包装设计。

其实谁也没注意老叔看过多少书,更不知他怎就会立笔迅成写得一手清秀洒脱的毛笔字。在乡下那些年,每当春节临近,老叔家都是人来人往,喜气洋洋,乡亲们一个个带着对联纸登门求字,老婶和孩子们热情欢迎让座端水,老叔则挥毫泼墨笔走龙蛇。

老叔书法好,文笔也好。在我爷爷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我收到了老叔写的《祭父文》。翻开一看,洋洋洒洒三千字,竟然是骈体铭文!我应名打鼓是学中文的,读起来却颇感吃力,全文辞藻华美,夹叙夹议,句式整齐,两两对仗,其中有一些僻字奇字,我查了一个晚上的字典词典,才真真切切看懂了老叔在文学方面的修炼和对我爷爷那份无以伦比的情感。

最让我惊叹不已的,是老叔的工笔牡丹!

有一次我下班刚进家门,爸爸就把我叫到里屋,从画筒里抽出一卷老叔寄来的工笔牡丹图,总共二十二幅。爸对我说,“看看你老叔的画吧,是真有功夫啊,我这当大哥的都没想到,他一个屯老庄,能有这个心劲儿!可惜呀,可惜呀,可惜了你老叔这才喽!”我帮着爸爸在饭桌上一张一张展开、铺平,红、白、粉、黄、紫、绿、蓝、黑等各色牡丹一应俱全,其间有些山石、禽鸟点缀。

在此几年前,老叔曾写信让我去琉璃厂帮他买过一些熟宣纸和几只小白云、小狼毫画笔,我还以为他是给厂里画商标用的,后来听二哥说老叔开始学画工笔花鸟了,我便打电话问老叔用不用去琉璃厂给他买几本画册作参考,老叔说,“我这儿有一本王道中的《我怎样画工笔牡丹》,已经足够了,还没入门呢,赶明儿让你爸给指导指导”。

我虽然不懂书画,但从小注意过一些印有工笔牡丹的年画和挂历,感觉老叔是用心画的,很像,很精致,牡丹有芳艳之色,禽鸟有活跃之态。爸对我说:“你老叔做人规矩,写字画画也规矩,这些牡丹图的题款都很讲究啊,你看这里边,不仅有他自己拿手的行书,还有一些篆书和隶书,每一幅的题、款,还有名章、闲章,大小都合适,位置也刚刚好。”随后,爸爸让我把这个画筒收好,抽空去趟琉璃厂,请行家给鉴别一下到底是个什么程度、值不值钱,盼的是能以此帮助老叔改变命运。

那个周末,我抱着画筒先去了大千画廊,因我们请大千画廊的大工匠“韩老爷子”装裱过酒店大堂主壁画,还揭裱了东园餐厅的漓江山水。我在画廊恭候两个小时,才见到韩老先生,他看了画,给了我足够的信心:“你叔叔的牡丹图比美院有些人画的要好,你多走几家看看吧,一两千元一张大概没有问题。”

随后我几乎跑遍了琉璃厂文化街包括荣宝斋在内的所有书画店,都给店家展开看了,他们也都探问过了,他们越看越问我越不死心。因为,那些店铺老板,一张张翻看时都能很小心,询问时也很认真,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认可和夸赞。可是,一听说王文若是个普通农民就摇头了,都说“没名不行啊”,想留下又不肯冒然出钱。只有东街易雅艺术馆的女老板想用每张二百五十元全部买下,并说“他的画,这个水平的,还有多少都可以拿过来”。但我怎么可以廉价出售老叔的心血?她记下了我的电话号,之后相继三次打电话,却只是问完“你叔叔那批画出手了没有”便没了下文。其他店铺也有几家给我留名片、要我电话号的。

在西街华夏书画社,一位面相慈善的老先生对我说:“不知您叔叔家,或者您自己家的经济条件怎么样,如果能拿出一笔钱来,我倒觉得您可以在荣宝斋帮他办一个画展,还是值得的。”我喜出望外,一路小跑回到荣宝斋咨询一番,小型画展二十万,费用太高了,按我当年的收入和家里状况,实在拿不出这笔钱啊!

走出荣宝斋那座古色古香、雕梁画栋的高大仿古建筑,我不禁泪落两行。老叔因奶奶早年患病,才两个月就和大哥一起吃妈妈的奶,由妈妈喂养长大,他对我来说,亦叔父亦手足,我们之间一直很亲。没能帮上老叔这个忙,我深感愧疚,恨自己无能!

老叔脑梗病故之后,众亲友十分惋惜。对于老叔弥足珍贵的书画,我主张先做成音乐画册供大家欣赏,老叔的女儿王苋选取一部分精心拍摄了照片,二叔的女儿王也薇自告奋勇,并采纳我选配《春江花月夜》古筝曲的建议,快速制成了《叔父王文若书画佳作》的音乐画册。在网上发出后,亲属和网友点赞、评论、转发、收藏,有口皆碑。

我的老叔凭着自己的爱好,在养家糊口的同时潜心学习,力求用最美的方式把最美的东西表现出来,竟能博通书法、绘画和文学,在我看来,他就是个天才,很奇特。我时常会想,老叔虽然“没名”,可他的子孙哪一个能出名也未可知。而今,他的儿子和大女儿都当上了企业老板,二女儿是特级教师,外孙女是法律系研究生在读,孙子在211重点大学就读,有老叔的基因,有子孙的勤奋,还有,我们的社会将越来越文明,越来越看重人的真才实学,那么一定是,前程正好,未来可期!


王晓慧:笔名自然而然,朗诵联盟高级会员,作家联盟文学专员,退休于北京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爱好文学创作、诗文朗诵和配乐制作及视频剪辑,力求弘扬正能量,传播真善美。诗文和朗诵作品散见于经济日报、中国煤炭报、北京都市头条、朗诵联盟和作家联盟。

阅读8880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